出於好奇心而寫的筆記,全文不到五千字,建議搭配   圓筒印章Cylinder seal   一起閱讀,開始前先跟大家推薦維基百科 , 因為我會略過沒興趣的東西

 

 

 

 

★楔形文字與吉爾伽美什史詩★

History begins at Sumer.

烏魯克 吉爾伽美什王的傳說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以蘇美爾語版的楔形文字書寫;蘇美爾語是最早且可讀的楔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的第一種書面語言是蘇美爾語,蘇美爾語版的楔形文字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書寫系統。

 

 

一、起源

楔形文字為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書寫系統,可以追溯到一個古老的會計系統,也是唯一能追溯到史前起源的書寫系統。

據信,它的發明來自定居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的蘇美爾人,關於楔形文字的最早記錄,被發現在伊拉克的烏魯克(Uruk)遺址,考據年代約為公元前3200年,為刻有象形圖符Pictographs的泥版文書   「象形圖符」是早期的楔形文字,所以這塊泥板真的很老;因為年代早的多數粘土板都來自烏魯克(Uruk),考古學家暫定烏魯克(Uruk)為此種書寫系統的起源地。

*

蘇美爾文明的開端有很多說法,最可信的是   公元前4500-4000年   這個區間,蘇美爾人從某處前來,並定居在兩河   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   流域中間的沖積平原,傍著水源逐漸發展出數十個城市。

城市始於農業,寫作也始於農業;

農業→計數→會計→寫作。

在人類學會耕種土地前,人們以狩獵、採集過活,需在不同地方間移動,農業則相反,如果農民能夠按季節適當的耕種、輪作和收割,那麼永久的住在耕地附近是個好主意,因此,人們需要定居的住所,屋子還要比以前耐住,於是建築學誕生了。

人們學會引進河水灌溉土地,並在耕種的土地周圍成批建造房屋,漸漸的,建築的範圍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樣──他們建造了儲藏室,可以在裡面存放農產品以備全年使用;他們建造了神廟,可以向神獻祭、祈求豐收;他們建造了統治者的宮殿,或是管理者的上班場所;他們建造了休閒用的浴場、觀賞的花園、唱歌跳舞的廣場;不久之後,他們開始為自己的財物築牆防禦。

當糧食累積起來,就有多餘的量可做貿易和交換,順帶刺激少數人對名貴商品的需求,就這樣,村莊變成了城鎮,城鎮再成了城市。

城市經濟通常要求保留書面記錄,當社會需要保存交易記錄時,寫作悄然開始了──考古學家推測,最早的書寫形式是為「管理」而誕生的

※對古代城市的定義不一,我大概說說:

1.多和多樣化的人口組成(除了原有的管理人員和士兵外,隨著社會等級制度變得複雜,職業的數量也在增加,農民確保食物供應,工匠組織日常用品及商品的大規模生產,藝術家為美化市容創作精美的藝術品,還有祭司、科學家、天文學家等等)。

2.基礎設施(如公共空間、道路、規劃工業區等,反映出頻繁的社會和經濟互動)。

3.宗教信仰(神廟Ziggurat、城市神等)。

4.權威的行政單位(分工是城市生活的標誌,城市居民不再自給自足,而是依靠其他城市或鄉村的產品/服務,因此需要有組織的貿易和倉儲,需要協調許多不同的活動,需要有人管理其他人)。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814-019-09136-7

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boundless-sociology/chapter/urbanization-and-the-development-of-cities/

https://brewminate.com/uruk-the-birth-of-architecture-and-urban-life/

https://www.ancient.eu/city/ ←稍微講到城市沒落與河水的關聯

 

 

二、楔形文字的發展

農業→                  計數→會計                           →寫作。

                              TokensEnvelopes        →象形圖符Pictographs→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被用來記錄各種信息,例如廟宇活動、商業和貿易等,楔形文字還被用來撰寫故事、神話和私人信件等。

一開始,所設計的只是一種記下事物、項目和對象的技術,而不是書寫系統,比如,供奉女神伊絲塔的神殿帳目上,只會有「老虎幾隻」,不會呈現「老虎是活是死、老虎是公是母、今天多一隻是誰送的、今天少一隻是不是恩奇都抱走了」等其他信息。

而最初的楔形文字是象形圖符Pictographs,圖象和符號的形式而已,使用它們的人通常是大型廟宇或政府的行政人員,因為他們要記錄口糧的分配、貨物的運輸和儲存、進出商店及農場的穀物、綿羊和牛的數量與種類,因為要記的東西變多了,三維的Tokens和二維的Envelopes都不夠用,所以出現了替代方法──寫作。

寫作相當於一種口頭語言的記錄,一直都是人類收集、處理、存儲、檢索、交流和傳播信息的主要技術,與寫作有關的事件,在公元前3100-3000年的這一個世紀中,接連出現三個非凡的進展:二維符號→象形圖符Pictographs→語音符號。有空會寫下篇細聊楔形文字的發展

 

(公元前8000-3500年)

Tokens即文字的原型,各種形狀的有形粘土塊,代表商品單位及種類。

Envelopes是封存Tokens的空心粘土塊,為了快速辨識內容物,Tokens的外型(二維符號)被壓印在Envelopes表面。

S__21217284.jpg

 

(公元前3500-3000年)

隨著經濟進步,TokensEnvelopes不足以應付日漸增加的商品,象形圖符Pictographs出現了。

S__21774347.gif

Pictographs老是被譯成「象形文字」,然而真正的象形文字是Hieroglyphics,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特指古埃及的書寫系統  ,預計在下篇聊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

 

(公元前3000-1500年)

時光推進,因蘇美爾人相信名字與來世的關係,用於記錄個人姓名的語音符號開啟了寫作的大門,寫作開始模仿口頭語言,從葬禮銘文到文學作品,楔形文字不再局限於記錄商品,而是能夠傳達抽象的想法。

 

(公元前1500年-公元三世紀)

字母的發明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起源於當今黎巴嫩,利用任何一種語言的聲音都很少的事實,由22個字母組成,每個字母代表一種聲音,通過無數種方式組合在一起,為語音表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   概念同現代的英文字母

在古代近東地區,花了好幾個世紀才走完楔形文字到字母的過渡期   這句有點問題,等下篇寫完再來改,而腓尼基人在傳播字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Scribes/dubsar抄寫員

公元前七千多年到三千多年,The Token system作為寫作系統的前身被當作商品計數器使用。由於計數是一項新技術,新精英不從老年人中招募,而是找農民中聰明的年輕男性

女性也可能被選上,畢竟,蘇美爾的寫作之神是女神Nisaba/Nidaba/Nanibgal,神話中,楔形文字是祂賦下的禮物,祂也是收穫之神   再一次應證寫作與農業的緊密關係

根據上述,我們假定第一批公共管理者(抄寫員)是農民。

他們在粘土板上登記市民提供的實物捐助並製作Tokens、建立預算、進行會計核算,類似商品管理的概念――Tokens象徵基於心智能力的新的管理精英的崛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saba

http://www.goddessschool.com/projects/artesia/fpl1nisaba.html

*

聰明的農民管理Tokens→(楔形文字發明)→(楔形文字進展到象形圖符)→(Tokens過渡到寫作的後期階段)→管理Tokens的農民變成第一代抄寫員→表現優良的抄寫員轉職為神職人員→改由祭司/神職人員管理Tokens,同時培訓抄寫員的學校出現。

*

蘇美爾人創建了第一個已知的正規教育體系:抄寫員培訓學校。

想進入學校,學習抄寫員的技能,首先要出生於富裕家庭,農民的孩子不太可能入學。其次抄寫員幾乎都是男性,再者需要在學校待很多年才有辦法出師,老師可以毆打表現不佳或行為不當的學生   這是原文,真的可以打學生

在神殿工作的抄寫員,大部分的工作是將楔形文字從這一塊粘土板抄錄到另一塊粘土板,抄寫員是平民成為祭司的最可能途徑,因為祭司需要知道如何讀寫楔形文字並監視天文。抄寫員還可以為政府工作(追蹤稅收、建築項目、洪水等)或為企業主工作(銷售記錄、收成等)。

由於寫作涉及的複雜性,會讀寫的人很少   美索不達米亞的識字率不高,這讓抄寫員成為美索不達米亞最有聲望和權勢的人,因為他們控制著信息和知識。

https://www.projecthistoryteacher.com/2006/06/scribes-and-education-in-ancient.html

 

 

四、書寫方式及工具

早期的楔形文字通過在粘土板上用鈍的蘆葦手寫筆做楔形標記而產生;後期的楔形文字雕刻在圓筒印章Cylinder seal或金屬藝術品上。

粘土板是一塊墊子形狀的粘土塊,以支持書面文件。

低等級的   抄寫員會潤濕粘土並將其拍打成可以舒適的拿在手中的大小,寫字的人使用蘆葦的尖端(斜切面)作書寫工具,在濕粘土上留下「楔形外觀」的筆劃,再將仍然濕潤的粘土版放到陽光下曝曬乾燥。https://www.excellup.com/InterBiology/eleven_history/early-urbanisation.aspx

不同於紙莎、草紙或皮革捲軸等其他古代書寫媒介,粘土板可以大量製作,雖然怕火、怕摔,多虧粘土板,楔形文字文學的物理資料得以倖存,這些來自 已成廢墟的古城市中的 成千上萬個包含楔形文字的粘土板,提供了有關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主要證明。

*

下面這張圖片解釋了 楔形文字 與 圓筒印章Cylinder seal的關係:

公元前,烏魯克(Uruk)的神廟院子裡,

坐在前方的是抄寫員,正用蘆葦筆在粘土版上書寫,

坐在後方,有鬍子的男人,正在製作(雕刻)圓筒印章,

坐在後方,相對起來菜鳥樣的男人,是圓筒印章雕刻者的學徒,正在粘土上滾動圓筒印章。

S__21774341.jpg

 

 

五、美索不達米亞的名字

1920-1930年代,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爾(Ur),蘇美爾人的據點之一,考古學家   Ur的考古活動與 1872年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發表有關,人們開始如火如荼的在現代伊拉克展開考古考察   Ur的皇家陵墓區挖掘到基本上完好無損的皇后Puabi/Puabum的墳墓   這名女性的身分眾說紛紜,也有人認為她是女祭司

為何這具骸骨有名字?

因為在她的身邊發現了三個圓筒印章Cylinder seal,其中一個圓筒印章上刻著她的名字。

考古學家也在其他葬墓中找到帶有各自主人名諱的圓筒印章。

https://zhtw.eferrit.com/%E5%80%AB%E7%B4%8D%E5%BE%B7%E4%BC%8D%E5%88%A9%E5%9C%A8%E7%83%8F%E7%88%BE%E7%9A%84%E7%9A%87%E5%AE%B6%E5%85%AC%E5%A2%93/

https://www.thegreatcoursesdaily.com/royal-cemetery-at-ur/

https://www.penn.museum/collections/highlights/neareast/puabi.php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magazine/2016/05-06/mesopotamia-ur-royal-tombs/

*

美索不達米亞對名字有特殊的看法,他們相信通過給予名字,可以使事情成真,反之,沒有名稱的東西將不存在,他們這樣描述了創造之前的世界:「……創世之前,上面的天堂沒有名字,下面的大地沒有名字……萬神殿還是空的,任何一個神靈都未被命名。」

“… when above, the heavens were not named, below, the earth was not given a name” and “… when none of the gods had been created, not called by name.”

美索不達米亞人進一步認為,個人名字即個人的本質   概念類似現代人看待星座,名字控制著一個人的命運,就像遺傳密碼,它(名字)使人們在命運板刻上的神聖計劃中扮演特定角色   這一句沒什麼意義,但我喜歡,所以保留,非凡的特質賦予了幾個名字來實現他們非凡的命運。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ies warranted several names to fulfill their remarkable destiny.

Enuma Elish》巴比倫創世史詩中,神靈Marduk作為巴比倫最重要的主神,有不少於五十個名諱──藉此定義祂的偉大。

*

如先前所述,「名字控制著一個人的命運」,這句話在美索不達米亞 關於死亡的觀念和對死者的崇拜中起到重要作用──為了在來世獲得和平,死者在經過適當的葬禮並下葬後,需要定期召喚其名字。

呼喚祖先名字的儀式由指定的親屬執行,通常發生在一個月中最黑暗的夜晚,如果不敢或沒有人可以說出這個名字,靈魂將在地面徘徊並困擾活人,最嚴重的後果是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會從命運的輪迴中消失──即徹底毀滅。

因此,所有人都非常擔心沒有人能說出自己的名字或名字被遺忘──美索不達米亞人對永生的追求,成功使寫作跳脫出會計的範疇。

*

公元前2700-2500年,文字被寫在藝術品上,而不是「平凡」的書寫板,它們由才華橫溢的工匠在困難的金屬上加工,製成圓筒印章Cylinder seal或藝術品,上面刻有個人名字,以此讓自己的名字流傳後世。

經濟和文學用最便宜的材料(粘土),而Ur皇家陵墓區的文字刻在黃金和青金石上──這是蘇美爾最珍貴的金屬;珍貴的材料暗示道,物質選擇的目的是使死者的名字具有具體意義,當即將黯淡的名字與金屬/寶石的光彩聯繫在一起,表明這個人的名字將永遠存在。

堅硬耐用的金屬取代易碎的粘土板,這種物質不會腐蝕、也不會失去光澤,可以永久保存; 這些文本不會寫有貨物數量等會計相關,它們由單個個人名稱(名字+稱號)組成   例如吉爾伽美什、烏魯克王,它們是寫作的第一步──此時,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終於擺脫了長達5000年的行政記錄傳統,轉為為死者提供重要服務。

他們是不是因為語音符號捕捉到了名字的聲音,而認為寫作具有永恆的話語的威力?

死亡和虛無的靈魂使寫作從經濟清單上轉移,並在陪葬品上留下名字。

「……我的名字建立於遙遠的過去,卻永不遺忘。」

閃閃真的成為永生的存在了,那麼多現代人在想他,還給他取綽號~

 

 

六、消失

楔形文字最近的一次文物是考據年代為公元75年的天文泥板。

楔形文字曾經是整個古代近東交流的主要語言,儘管在古代占主導地位,它的使用卻在公元三世紀後完全停止了,伴著楔形文字的消失,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一塊文明碎片也一起遺失了。

在楔形文字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中,其腳本被同期及之後存在的許多古代文明拿來書寫自己的語言,包括蘇美爾語、阿卡德語(Akkadian)、巴比倫語、亞述語等,儘管這些語言和蘇美爾語均使用楔形文字,它們卻與蘇美爾語無關,甚至截然不同,蘇美爾語因此長期被認為是與任何已知語言無關的語言孤兒。

公元前第三個千年中葉,蘇美爾語開始被阿卡德語(Akkadian)取代,隨著阿卡德語(Akkadian)變得越來越普遍,蘇美爾語就被遺忘了,憑藉現代人對蘇美爾語的認識,還不夠追朔到正確的蘇美爾語,留存至今的多數蘇美爾文學都是古巴比倫時期的抄錄本。

幸好,即使阿卡德語(Akkadian)和蘇美爾語是分開的語言,彼此間仍產生了聯繫,蘇美爾人的影響力體現在阿卡德語(Akkadian)文學的風格、內容、格式和詞彙上,公元前三千年結束後,出現的蘇美爾文學很可能是由母語為阿卡德語(Akkadian)的作者抄錄的   作者通常為神殿的抄寫員

 

 

七、結論

↓放原文,因為我喜歡原文↓

Finally, when the last clay tablet was written in the Near East, c. 300 AD, the cuneiform script had been in use for three millennia. It replaced an age-old token system that had preceded it for over 5000 years; it was replaced by the alphabet, which we have now used for 3500 years.

公元300年,人類最後一次使用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被使用了三千多年,它取代了有五千多年歷史的Token系統,而字母又取代了楔形文字,直至今日已經三千五百多年了,人類還在使用字母。

 

 

八、參考資料

雖然沒有參考報章期刊   英文太多令我頭痛,但真的很認真考據喔~

https://cuneiform.org/origin.htm

https://cuneiform.org/akkadian.htm

https://cuneiform.org/deciphering.htm

https://cuneiform.org/

https://edsitement.neh.gov/lesson-plans/cuneiform-writing-system-ancient-mesopotamia-emergence-and-evolu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neiform

http://factsanddetails.com/world/cat56/sub363/item1525.html

https://sites.utexas.edu/dsb/making-tokens-talk/

https://sites.utexas.edu/dsb/tokens/from-accounting-to-writing/

https://sites.utexas.edu/dsb/tokens/the-evolution-of-writing/

https://sites.utexas.edu/dsb/tokens/tokens/

https://sites.utexas.edu/dsb/tokens/tokens-and-writing-the-cognitive-development/

https://www.ancient.eu/cuneiform/

https://www.archaeology.org/issues/213-1605/features/4326-cuneiform-the-world-s-oldest-writing

https://www.archaeology.org/issues/213-1605/features/4360-cuneiform-last-tablets

https://www.bl.uk/history-of-writing/articles/where-did-writing-begin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cuneiform

https://www.excellup.com/InterBiology/eleven_history/early-urbanisation.aspx

https://www.khanacademy.org/humanities/ancient-art-civilizations/ancient-near-east1/the-ancient-near-east-an-introduction/a/cuneiform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what-heck-cuneiform-anyway-180956999/

https://www.wonderopolis.org/wonder/who-invented-cuneiform

 

arrow
arrow

    梅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