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的「和服」有三個日文名稱,依名稱出現的時間排序:呉服(ごふく)、着物(きもの)、和服(わふく)。

呉服(ごふく):最初的名詞定義是「吳國的衣服」,之後為了與太物(ふともの,棉、麻等質地的織物)作區分,意思變為單純的「絲綢織物(布)」,再來指「絲綢面料的和服」,現指「和服」。

着物(きもの):西服傳入前,日本原有服裝的統稱,現指「和服」。

和服(わふく):西服傳入後,為了區分差別而衍生出的單字,是「洋服」的反義詞,也指「和服」。

資料出處:https://www.sigure.tw/learn-japanese/vocabulary/n5/10-noun-clothes.php

 

 

二、呉服の語源

呉服(ごふく)一詞的產生源於中國的三國時代,同時期的日本在弥生時代(西元前4世紀到西元3世紀中期),此時的人們不分地位都穿棉麻製成的衣服,直到弥生時代中期,日本西南部各個小政權透過和三國中的吳國貿易,使絲綢面料及絲綢的紡織技術傳入日本。

三國是中國歷史中 上承東漢下啟西晉 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吳國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始於西元222年孫權獲封吳王,終於西元280年併入西晉。由於吳國的地理位置臨海,商貿往來較多,中國的絲綢及紡織技術經此商路傳至日本,造就了和服的雛形(着物的歷史可以追朔到日本的弥生時代),「呉服」一詞因此而來。

S__49938437.jpg

圖源及參考資料: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AD%AB%E5%90%B3

 

 

三、呉服の歴史,詞義演變

→起初是「吳國來的絲綢織物」、「從吳國進口的,以絲綢面料所製的服裝」這時的呉服指「吳國的衣服」

→隨著吳國的絲綢紡織技術引入,絲綢面料開始在日本生產,為了與太物(ふともの,棉、麻等質地的織物)作區分,這時的呉服是織物的稱呼,特指「絲綢」

→在江戶時代,呉服是「用吳國引進的方法織成的織物製成的衣服」,這時的呉服指「絲綢面料的和服」,普通材質製成的和服不能稱作呉服

→江戶時代的人們通常是買布回家自己剪裁,所以賣綢布的呉服屋(ごふくや)誕生。但是呉服較貴,普通百姓不會到呉服屋購物,他們就誤以為着物都是絲綢製的,加上賣織物和布料的商店稱作呉服屋,導致呉服=着物這個誤解變得普遍。

→隨著絲綢面料的普及,日式服裝逐漸以絲綢面料為主,不再有必要將其與棉麻面料區分開來了,呉服開始被用來指「日式服裝的紡織品統稱」

→後來,呉服屋不僅賣布,還將布剪裁成着物賣出,呉服=着物的認知成形

→現代的呉服屋是出售着物/訂製和服的商店。

→現代的呉服含義與着物和服相同,都指中文的「和服」。

 

 

四、參考資料

https://www.sigure.tw/learn-japanese/vocabulary/n5/10-noun-clothes.php

https://topics.tbs.co.jp/article/detail/?id=759

https://gogen-yurai.jp/gofuku/

https://i-k-i.jp/14794

https://haa.athuman.com/media/japanese/culture/83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6%9C%8D

 

 

五、推薦文章

1.中文文章:和服,着物還是吳服?這三個詞語的差別

https://vocus.cc/clearwaterkimono/60b4a614fd89780001bb1f7d

2.日文文章:呉服的故事

https://topics.tbs.co.jp/article/detail/?id=75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歷史筆記 和服
    全站熱搜

    梅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