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咒術迴戰、五夏五

 

Hello有緣人:)

這裡是一名興趣使然的男性和服研究者,拖拖拉拉花了快四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篇筆記,和服是一個深奧的世界,佛教也是,我只能說自己盡力了,分享給有興趣的人

 

 

※注意事項

1.個人能力有限──日文程度幾乎為零,知識的理解全靠五十音小抄、Google翻譯及大量閱讀,要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歡迎跟我說或一起討論,感激不盡。

2.這個題目預計寫七篇,看心情跟感覺寫,進度紀錄在,已完成的有介紹教主衣著的本篇、 介紹法衣的《薄紗篇》 介紹佛教婚禮衣著《結婚篇》、介紹僧侶服裝的《歷史篇》、介紹教祖鞋襪的《鞋襪篇》以及《鞋襪篇》的補充,此外還有一篇是110年八月寫的(是本篇的舊版,請不要看

3.教主傑所穿的五条袈裟,一如其名,它跟佛教有關,要想理解它,勢必要有一些佛教的基本觀念,我已努力精簡內容,請做好心理準備。

4.佛教創建於西元前的古印度,之後不斷向外傳播,先傳入中國,再傳到日本。由於中國、日本的氣候和風土民情異於印度,印度僧衣融合當地文化、服裝,在中日變為「法衣+袈裟」的形式。不談中國的部分,這裡專注在日本僧衣

5.中文的「和服」有三個日文名稱,依名稱出現的時間排序:呉服(ごふく)、着物(きもの)、和服(わふく)。於111/2/16補上「呉服」

呉服(ごふく):故事很長,想聽請點這裡,現指「和服」。

着物(きもの):西服傳入前,日本原有服裝的統稱,現指「和服」。對日本人來說,偏好使用着物(きもの)這個名稱。

和服(わふく):西服傳入後,為了區分差別而衍生出的單字,是「洋服」的反義詞,也指「和服」。

 

 

↓以下正式開始↓

 

 

一、教主傑的衣著(順序由內而外)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上身:沒穿→半着→直綴→五条袈裟。

下身:內褲→指貫→直綴→五条袈裟→白足袋→履物。

 

*本篇不談穿脫衣過程、腰帶。還在研究

*多數的圖截自本誌,為了方便理解,會加字、畫圈並拼貼。

*110/12/22隨興聊了一下《怎麼脫教主

 

 

二、歷史

 

(一)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左)http://www.payer.de/mahavamsa/chronik01.htm (右)https://dictionary.goo.ne.jp/word/%E4%B8%89%E8%A1%A3_%28%E3%81%95%E3%82%93%E3%81%88%29/

 

印度的僧衣叫作「三衣」,也稱為「袈裟」,有三種類型,分別為「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梨」,最初是三種長方形的布。

「三衣」又有「福田衣」之稱。

起源於當時的印度社會治安差,土匪、小偷橫行,僧侶們常被劫走或偷走衣服。在這樣的背景下,某天,佛看到田畝方方塊塊的模樣,便想到將整塊的布料割裁分裂並縫製成「福田衣」,根據縫合的布數,安陀會別名「五条袈裟」,鬱多羅僧別名「七条袈裟」,僧伽梨別名「九〜ニ十五条袈裟」。

所以,五条袈裟的「条」指五「條布」──由五條布縫合而成的袈裟名為「五条袈裟」。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https://twitter.com/naoshichi_daigk/status/1320126368563122176?s=21

 

(二)

1.安陀會(五条袈裟)

日常生活使用,做勞務或就寢時穿著,掩蓋腰部以下。來偷換概念,想成夏油傑用五条(悟) 蓋下半身,一起睡覺( ̄▽ ̄)

2.鬱多羅僧(七条袈裟)

修行用,披來掩蓋上半身。

3.僧伽梨(九〜ニ十五条袈裟)

正装用,也可以當作被褥蓋。

 

*名詞間的關係:三衣、袈裟、法衣

1.由於印度的氣候普遍偏熱,印度的僧侶通常只穿三衣,對印度佛教而言,三衣=袈裟,通稱為「法衣(指佛所制定之衣服)」。

2.佛教傳到中日後,因為氣候和風土民情,僧衣在中日變成「法衣+袈裟」的形式,對中日佛教而言,袈裟和法衣是不同的東西。

 

 

三、 日本僧侶的服裝組成(由內而外排序):和服/着物→法衣→袈裟。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和服/着物 就是日本傳統服裝。中國我不知道,沒去了解

法衣 由當地服裝發展而來。這個當地應該是指中國,因為佛教先傳入中國,再傳到日本

袈裟 由印度的三衣發展而來。

 

 

四、夏油傑的五条袈裟

 

(一)

不管是五条袈裟、七条袈裟、九〜ニ十五条袈裟,還是最初是整塊長方形布的三衣 ,都是披在身上,而不是穿在身上。

日本的五条袈裟如前所述是「披」在身上,靠兩條名為「威儀(いぎ)」的繩帶(肩帶)固定。

如下圖,左肩上掛的紐帶是大威儀(おおいぎ),左臂上掛的紐帶是小威儀(こいぎ)。當手臂自然垂放,小威儀(こいぎ)會滑到手肘附近。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二)五条袈裟怎麼穿、大小威儀怎麼綁

1.https://youtu.be/ICBrab3oK3Y

全程坐姿;先繫好小威儀,再披上五条袈裟,最後繫大威儀。

2.https://youtu.be/qU9GOqks_HI

英文版,全程站姿;已經繫好小威儀,再披上五条袈裟,最後繫大威儀。

3.https://youtu.be/hLX78nTTjDs

日文字幕說明,看不懂QQ;可從兩個不同角度(背面、上至下)看五条袈裟。

 

 

五、我的疑惑

 

(一)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左)https://costume.iz2.or.jp/costume/456.html    

 

1.先看右上圖,再看右下圖的上方格,最後是右下圖的下方格,注意的點都在教主傑的左側袖襬。沒有截掉右下圖下方格的原因:藉由下方格,可以確定上方格的教主傑是背對我們

2.

左圖的左側袖襬背面,有部分被五条袈裟覆住;

右上圖可見教主傑的左側袖襬背面,小威儀則不見了;

右下圖上方格的情況同右上圖。

3.

左圖的五条袈裟沒有貼在左側腰

右上圖看不出來是否貼在左側腰;

右下圖上方格看起來像貼在左側腰

 

(二)不明物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藍圈內的兩條細帶,我查不到它是什麼,暫且稱它為「不明物」;因不明物的存在,教主傑的五条袈裟看起來像「穿」在身上且貼著左側腰。

亂猜是因為需要打架的關係?

畢竟是揍術迴戰。普通和尚不用打架,可以將五条袈裟輕鬆地披在身上,但是對於常活動身手的教主傑而言,五条袈裟只有兩條固定帶(大小威儀)根本不夠。我就查不到現實的五条袈裟在左側腰上有不明物的圖片咩QQ

 

 

六、直綴(じきとつ)

 

(一)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右)https://www.suzukihouiten.jp/columns/detail/573

 

請看紅圈內的裙褶,這是夏油傑的五条袈裟底下穿著直綴(じきとつ)的證據。

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氣候和社會風俗(含蓄、不露膚)的差異,人們在袈裟底下加衣服,造成法衣在中日的定義,從原本的袈裟別稱變成穿在袈裟之下的衣著,在穿法衣的地區,袈裟是佛教的標誌,使人一目了然對方的身分是僧侶。

而直綴是法衣的一種,跟佛教一起從中國傳入日本,為褊衫/偏衫(へんざん)與裙子合綴而成的僧服,因此下襬有裙褶。

 

*直綴的誕生,推薦這篇文章,有圖輔助比較好理解。

*上圖中的紫色直綴是夏裝。

*褊衫/偏衫(へんざん)

https://costume.iz2.or.jp/costume/14.html

 

(二)直綴怎麼穿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http://souonji.xsrv.jp/jikitotu_kikata.htm

 

先綁左側的繩結,將衣身重疊後,換綁右側的繩結。穿麻煩,脫當然也麻煩,脫教主傑真是麻煩XD

順帶一提,這張圖中,黑色直綴下的白色和服名稱是長着(ながぎ)。

僧侶穿的白色長着別稱白衣(はくえ),白色面料是無染、無着、清浄の表現。 無染→未染色;無着→無所執著/無所羈絆/無所貪戀;清浄→乾淨。

 

*長着的完整故事,請點這裡

*直綴の着方,在影片的04:15-05:18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2TZJd0VHg

 

(三)薄紗透明感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截自:https://youtu.be/s1fLMJPDWO8

 

氣候的關係,日本僧侶的服裝有所謂的夏裝、冬裝之分,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材質和厚度,日文為「衣替え」,什麼時候更換服裝,依佛教教派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某宗派是6月開始穿夏裝,10月開始穿冬裝。

夏裝的袈裟、法衣薄且透氣,尤其是法衣(例如:直綴)能通過面料看到底下的肌膚,在陽光下有透明感。

*參考資料

https://www.suzukihouiten.jp/columns/detail/414http://blog.busondera.com/?eid=735711#gsc.tab=0https://www.gyokuenji.or.jp/blog/2021/06/15/no612「衣替え」/https://kaxtukei.com/monk-seasonal-change-clotheshttps://houiten.izutsu.co.jp/column/56/

 

 

七、講到這裡,看一下這張圖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有發現嗎?

畫面中的五条袈裟幾乎融入法衣,只能隱約見到大威儀的線條,彷彿只穿直綴,而沒有披五条袈裟。

根據我的觀察,教主傑自從成為教主,每次亮相都有穿五条袈裟,除了死前。因為那時 五条 悟 就在他身邊?

 

*不要理會左圖中教主傑開開的褲口,應該只是作畫失誤。

 

 

八、指貫(さしぬき)

 

(一)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指貫又稱作奴袴(ぬばかま)、布袴(ほうこ),即

1.底部穿了繩子(裾紐),在腳脖處紮起來的袴;

2.另一種說法,尾端有繫帶(裾紐),用以將褲尾束起的袴;

3.現代說法,褲尾有鬆緊帶(裾紐)的袴。

 

指貫有褲襠跟褲管,特色是方便活動,裾紐有兩種類型:括り式、引上式。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

(上)FB粉專 綺陽装束研究所早稲田「待賢殿」於2015年12月7日發布的影片,圖截自01:34處https://fb.watch/9GFoinF1pZ/

(下)書籍 平安文様素材,別人的截圖https://twitter.com/toronorocat/status/555722278973870081?s=21

 

*指貫 的名稱由來

指貫:平安時代在上流階級普及。

奴袴:一開始是平民在穿。

布袴:最初的材質是布。

 

(二)

指貫の着方の影片:https://fb.watch/9GFoinF1pZ/ 

褲頭的結怎麼綁http://www.kariginu.jp/kikata/kitsuke-1.htm

褲口是括り式的指貫:https://jyoukouin.otodo.net/aonibi-sasinuki.htm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https://kotobank.jp/word/%E6%8C%87%E8%B2%AB%28%E8%A1%A3%E6%9C%8D%29-1538891

 

指貫穿起來的樣子,褲尾像南瓜 ( ̄▽ ̄)

前面講到指貫的名稱由來是平安時代在上流階級普及,所以我推論這麼大的南瓜是貴族/官員的款式。需要更多資料佐證

平民會穿這種東西嗎?看起來有方便活動嗎?需要資料佐證

現代的和尚會穿這種東西嗎?找不到實穿圖。

 

*和服的袴據說多達十幾種,還沒細查。

 

(三)教主傑的指貫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左、右上)https://page.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d536451297 (右下)https://store.shopping.yahoo.co.jp/kameya/nsd-859.html

 

我認為教主傑穿的是「括り式」的指貫。

憑教主傑的身分,盲猜他穿的指貫材質是正絹(真絲、絲綢),100%由蠶絲編製而成的紡織品,即使為暗藍色(?),也帶有光澤感,裾紐則是「括り式」,「引上式」給我的感覺不適合現代,總之這件應該是現代版本的指貫。教主傑束起的褲口,要嘛有鬆緊帶,要嘛是「括り式」的裾紐,後者讓人期待在褲尾發現可愛的小蝴蝶結~

 

 

九、半着(はんぎ)

 

(一)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中的白色和服上衣就是「半着」,下半身則是「指貫」;半着就是長度最多到膝蓋下的長着,故名為「半着」。

 

*半着的完整故事,跟長着是同一篇,請點這裡

*講個笑話,長着的一半短叫做半着,半着的一半寬叫什麼? 四分之一着嗎? 我真的跑去查──當然沒有這種東西XD

 

 

(二)奇怪的知識補充(///▽///)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上)https://www.5298higuchi.jp/contents/2009/09/post-21.php (下)https://store.shopping.yahoo.co.jp/kimonotenyou/190228-i19022801.html

 

看了很多半着的圖片,半着在剪裁上有一個跟長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背中線(背縫い)的尾端沒有完全縫合,換句話說,半着的背部下襬中間有開衩,而因為背縫い是沿著脊椎下來的,所以這條小縫可能剛好開到臀部下方的位置,靠近臀縫。

半着留條縫不縫起來的用意是增加下襬的寬度,除了避免彎下腰時背縫い裂開,留條縫也讓人活動時更靈活。而且我們都知道教主傑穿好~多層,這條縫似乎能在特殊時候派上用場呢,方便摸屁股或開車之類的

 

*半着與背縫い的完整故事,跟半着與長着是同一篇,請點這裡

 

 

十、知道指貫的構造後,看一下這張圖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注意褲尾。

指貫尾端的結散開了!?不然褲口怎麼是打開的樣子?

是不是代表戰鬥激烈到整件法衣毀了、半着剩一半、指貫尾端的結散開QAQ

 

 

十一、ステテコ

 

現在來回顧教主傑的服裝順序。

上身:沒穿→半着→直綴→五条袈裟。

下身:內褲→指貫→直綴→五条袈裟→白足袋→履物。

 

我確定上半身只穿到半着,那下半身呢?內褲以上、指貫以下有穿衣服(和装肌着)嗎?

和装肌着 指 穿著和服時,穿在內衣褲(下着)之上的衣服例如肌襦袢、半襦袢、長襦袢、股引き、半股引、ステテコ、裾よけ等,比內衣褲(下着)具有更大的皮膚接觸面積,以隱藏下着、吸汗、防寒、防止上下層衣服弄髒、使行走更輕鬆(不用怕走路時不小心曝光)等名義使用。

以下推理。

將 半着+指貫 想成 長着,通常人們在內褲和長着之間加衣服的理由是「吸汗及分層」。

ステテコ可吸收膝蓋後部的汗水,防止和服直接粘在皮膚上,使人感到舒適,以及彎曲雙腿(例如:彎腰或坐著)時,具有改善滑動(摩擦力)的作用,讓褲子不易因拉伸而損壞,所以我傾向於有穿,穿ステテコ。

丟關鍵字「ステテコ」下去搜尋後,挑了三張圖。

 

感覺左圖最適合。

和服筆記:《夏油傑的五条袈裟》服裝篇

圖源:(左)截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2TZJd0VHg (右上)https://item.rakuten.co.jp/kyoetsu-orosiya/mjuban09/ (右下)https://www.amazon.co.jp/%E5%92%8C%E3%81%95%E3%81%8F%E3%82%89%E5%BA%B5-%E3%83%A1%E3%83%B3%E3%82%BA%E7%94%B7%E6%80%A7%E5%92%8C%E8%A3%85%E3%82%B9%E3%83%86%E3%83%86%E3%82%B3%E7%99%BD%EF%BC%AD%E3%83%BB%EF%BC%AC%E3%83%BB%EF%BC%AC%EF%BC%AC-%E7%9D%80%E7%89%A9%EF%BC%86%E6%B5%B4%E8%A1%A3%E3%81%AB-%E6%97%A5%E6%9C%AC%E8%A3%BD/dp/B009LU5MOO

 

 

十二、以前研究過和服的內褲,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吧^0^

 

 

十三、其他篇內容簡介

(一)薄紗篇:介紹法衣,夏裝(款)的法衣和袈裟輕透如薄紗。

(二)結婚篇:介紹佛教婚禮衣著,查法衣構造的資料時,發現日本和尚可以穿袈裟結婚,教主穿五条袈裟結婚不是同人的妄想。

(三)歷史篇的上半部:介紹僧侶服裝,因為查不到跟教主穿一模一樣的現實日本僧侶,所以好奇。

(四)鞋襪篇:介紹教祖鞋襪,教祖超辣!

(五)鞋襪篇的補充篇:查僧侶鞋襪的資料時,發現兩個有趣的東西穿僧衣打疫苗&穿僧衣開車。

 

 

沒囉,謝謝看到這裡的人,辛苦了,一起期待動畫第二季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和服 咒術迴戰
    全站熱搜

    梅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